) 1 月 19 日上午,在江苏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“代表通道”上,省人大代表、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馆长吴灵姝招引了很多目光。她身着印满蝴蝶把戏的蓝印花布上衣,手中拿着与 97 岁奶奶一同制造的蓝印花布蛇玩偶,展现了传统工艺的魅力。
蓝印花布技艺起源于南通。2006年,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明遗产名录。吴灵姝研讨生结业后,本想留在北京追逐愿望,但在和父亲的一次次促膝长谈中,看到染坊里六七十岁的老演员染布时的艰苦,她意识到南通蓝印花布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明遗产,需求有更多的年青人去传承,于是就下定了决计回到家园染坊,结壮磨炼技艺,其在金融机构作业的老公也辞去作业,与她一同投身蓝印花布的传承作业。
吴灵姝说:“习屡次对非物质文明遗产维护作业作出重要指示,的深切注重,让我更有决心传承好这项非遗,这份文明自傲更坚决、底气更足了。”
为了抢救接近消失的蓝印花布什物遗存,她走遍全国21个蓝印花布主产区,进行了很多的调研,研讨出书了10余部蓝印花布相关的专著,规划了近千件蓝印花布著作,让蓝印花布更好地融入人们的日子。
吴灵姝还探究出一条家族式传承、院校传承、师徒传承、社会传承的立体传承形式。她介绍,自己的奶奶 97 岁,从艺 90 年了,仍时常在博物馆中进行纺织、印染。此外,博物馆在清华大学一起树立传统印染作业室,在南通大学创办了蓝印花布艺术研讨院,并先后免费培养了来自贵州、云南、广西、甘肃、湖南等地 400 多名印染技演员才,他们结合所学,返乡创业,助力村庄复兴。比方云南西盟佤族的李宪兰,把蓝印花布与织锦工艺结合,培养出蓝印花布及织锦技能型人才5000余名,为西盟县2000多名农户供给了就业机会。
前不久,李子柒到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学习技艺,将蓝印花布工艺制造成短视频传达,带我们观赏蓝印花布博物馆,将蓝印花布的资料之美、工艺之美、文明之美出现给国际。现在,有更多的年青人加入了蓝印花布的传承队伍。
吴灵姝表明:“期望渐渐的变多‘养在深闺人不识’的非遗和传统技艺走向台前,成为顶流。”这也是她在履职中,很注重的工作。吴灵姝此前提交的关于建立江苏省非物质文明遗产馆的主张,得到省文旅厅的注重,现已归入规划中。